曹遠征:我們處在技術革命黎明前的黑暗時期 |2018新年論壇活動掠影
曹遠征:我們處在技術革命黎明前的黑暗時期 |2018新年論壇活動掠影
2018年是世界格局的一個分水嶺,中國也正向新的階段邁進。中國經濟未來的可持續增長在什么地方?中國經濟的潛在風險又是什么?隨著中國開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和意義是什么?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教授于2018年1月11日晚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的“新時代新產業 新城鎮 新園區”2018新年論壇第三場——《宏觀經濟專場》中給出了解讀。
新階段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要滿足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僅是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更有民主、法制、公平、正義、環境、安全等因素的提升,我們也處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交匯期,要奠定2035年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基礎,必須完成這樣的轉變,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提及改革,曹遠征教授回顧道:“40年前,改革開放三步走,第一步解決溫飽,第二步基本實現小康,第三步在21世紀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F在,我們不僅解決溫飽,基本實現了小康,還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十九大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再用15年的時間,也就是2035年左右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這比40年前的規劃整整提早了15年。”
新形勢
曹遠征教授認為在技術發展層面,人類正處在上一輪技術革命末期和新一輪的前期,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當前的技術革新并不是本質性的技術變革,“互聯網+”主要提高了原有的生產效率,但并沒有改變生產技術。
正因為上一代技術革命的紅利正在消退,當前全要素生產率不斷下降,增長動力不足,造成當下的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性強,出現了“去全球化”的逆流,保護主義橫行。
歐盟、美國都相繼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在這個基礎上,也同樣導致了諸如英國脫歐,特朗普上臺等等民粹主義的抬頭。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有一部分因素就是要捍衛自由貿易、捍衛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對人類是傷害,更是對中國的傷害。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一帶一路”,理解改善全球治理體系,明確中國要承擔更多的國際主義義務,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所在。
曹遠征教授還針對人民幣國際化、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人力資本配置、人口老齡化的應對、養老體制改革、房地產行業發展、節能減排這一連串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話題,以豐富廣博的數據、具體詳細的實例,為現場與會嘉賓們一一解惑。在現場的提問環節中,與會嘉賓熱情高漲,提出了包括對人民幣走勢預判、企業如何應對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資金供應是否會有收縮和地方政府債務等等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問題,曹遠征教授也一一做了解答。
會議主辦方正略集團董事長趙民在開場致辭中提到,2018年中國經濟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主辦方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郝瀚在致辭中也表示宏觀層面的分析能對個人和企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參考。
經濟上的不確定性是確定的,站在行業大咖的肩膀上,您就能夠獲得更寬廣的視野,把握時代脈搏。本次由正略集團和中倫律師事務所聯合主辦的2018新年論壇,將持續10天,還將陸續舉辦“吳思專場”、“朱民專場”、“朱鋒中美關系專場”等專場活動,將繼續關注和探討科技、經濟、國際關系等方面話題,于2018開年,為您繼續獻上思想的饕餮大餐。